close


看膩了Hollywood大成本製作、電腦技術廣泛應用而聲光效果俱佳的商業鉅片後,這時不妨換個口味,來讓自己的視覺和聽覺調和一下,把目光轉到東瀛土地上有著自己風格和調性、同時有自己一條的發展路歷史的日本電影吧!不管此時你的腦海裡浮出的人或影像或物體為何,哥吉拉?トトロ?浪人武士?《鐵道員》中感情內斂並且永遠堅守崗位的高倉健?是《一公升的眼淚》中那個堅毅、勇敢對抗病魔的大西麻惠?還是具有一定靈性並且會讓人觸動內心情感的可魯和瑪麗?若你多少有些許印象的話,代表著在你觀看電影的選項中,這些也曾是你的選擇之一。

日本電影之前世今生

眾所皆知,電影和電影放映機的發明人盧米埃兄弟(Lumiere Brothers)在1895年改造了愛迪生(Thomas Edison)所發明的「西洋鏡」(Kinetoscope),並且在法國巴黎的大咖啡館放映他們自己所拍攝的短片,兩人因而被視為電影的鼻祖;而1896年「西洋鏡」首次在神戶與日本觀眾見面,是為電影傳入日本的始端。1897年盧米埃兄弟的發明才傳至日本,一開始是由東京的小西寫真館輸入法國高蒙(Gaumont)攝影機公司的攝影機,而起初寫真館的店員淺野四郎是拿來拍攝藝伎的舞蹈和銀座、日本橋、淺草的街景,這些影片可視為日本人最早自己拍攝並供發行放映用的電影。另外,小西寫真館有一名是三越百貨公司攝影的顧客柴田常吉,其也用電影機拍了一部影片《持槍強盜清水定吉》在赤阪的演伎座放映,雖然僅片長70呎和只一個鏡頭,但這卻是日本最早的一部劇情片。1899年柴田也在東京歌舞伎座拍攝了一部歌舞伎紀錄片《紅葉狩》,片長200呎,當初一開始未公開放映,直到1903年才正式公映,為現存最早的日本電影。

電影膠卷
歷經了明治、大正、昭和乃至現在的明仁天皇的平成年代已超過100年的發展,日本電影可謂從一個出生嬰兒至長大成人,經歷了緩慢成熟、最黃金輝煌階段、沒落蕭條,以致於到現在處於慢慢復甦復興之階段等各種時期的蛻變,這些都是有一定的故事可以訴說,也正是目前日本電影會有如此多元豐富的樣貌之由來,我想每一過程都是有其代表的意義。

東映電影製作公司
日本的電影事業,可以分為攝製、發行以及放映三部份,而在早期有所謂的六大電影公司:日活、松竹、東寶、大映、新東寶、東映在製作,這六大公司除了投資拍片外,也兼營發行和有自己專屬的放映網絡與電影院。一開始日本電影的發展在松竹的領導之下,完全地在熱烈研究並模仿美式製片,到了30年代時,日本導演已完全掌握到西方主流電影的拍攝慣例手法;而此時日本片廠也開始從自己的文化中尋找題材並發展出獨特的類型,一是時代劇,另外是現代生活劇;時代劇中如最受歡迎的劍道片。現代劇中則有母親電影、趨勢電影、滑稽荒謬電影、薪水階級生活電影等。綜言之,日本電影在30年代時展現了令人驚喜的模仿與自創混合之綜合體。

40年代時,由於大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政府管制嚴格,以及美軍佔領期間對電影審查制度的影響,日本電影的形式、風格特色在此時幾乎與好萊塢一模一樣了。而戰後日本在美國統治下重建社會,因此電影成為大眾最喜好的娛樂,遂50年代也可謂是日本電影的黃金時期,創造了許多輝煌成績。除了電影的大興起之外,也出現了許多如小津安二郎、黑澤明等在世界綻放光芒同時引導整個國際電影的藝術潮流。而在60年代時所謂的「亞洲電影」,泛指的就是日本和印度電影,在這時日本電影不論是形式、類型、片廠風格等,都是西方民族電影研究的首要對象,可見50年代的蓬勃發展的影響之大。根據相關的統計指出,當時日本電影院的年度入場人數最多曾達到11.3億人次,這意味著平均每個日本人一年要去電影院看11次以上的電影。但好景不長,在電視開始普及化之後,觀賞電影的觀眾人數減少,日本電影行業逐漸萎縮而使得國產電影的產量也受到影響。70年代以後,日本電影不再居亞洲電影的首冠,地位與影響力逐漸被亞洲其他各地所取代。經過了80、90年代日本經濟泡沫化的低谷低潮期之後,雖說在90年代時間六大電影公司只剩下松竹、東寶、東映三家,長期的低迷過後必定會峰迴路轉,在千禧年過後日本電影逐漸緩步踏上復興之路,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下列幾點:

1.日本三大電影公司開放對電影的發行權,同時鼓勵其他各行業公司與國際電影發行商參與合資並製作。

2.電影公司加強與電視台的合作,除了透過衛星電視播送電影之外,同時還會在電視上大量做廣告,透過電視節目提高電影的知名度,也激發民眾與消費者前往電影院的熱情。

3.來自不同背景的新銳、新穎導演之出現以及電影題材不斷地創新,提供觀眾與消費者多元的選擇。

4.美國好萊塢大片和南韓電影的影響力下降,使得越來越多的日本人轉而觀看描寫真情實感的國產影片。

宮崎駿動畫電影《神隱少女》
相較於亞洲其他國家,日本電影在種類上顯得非常豐富,幾乎各個類型都有其代表人物和經典作品。雖然日本近年來並未出現很多如小津安二郎、黑澤明這樣的大師級人馬,但北野武、岩井俊二和宮崎駿作品還是普遍受到了日本和全世界觀眾的認同。宮崎駿的《神隱少女》等卡通作品在日本的票房冠軍地位無可動搖,還曾得到奧斯卡獎的認同;岩井俊二溫婉動人的《情書》和風格詭異的《燕尾蝶》這兩部電影,我想60幾年次的人應該都不陌生才對;以“暴力美學”著稱的北野武則是許多國際著名電影節上的常客。據統計,2006年在日本上映的417部本土電影共取得2025億日元票房,超過了海外電影的總票房,是日本電影界最重要的一刻;而2007年,在沒有宮崎駿動畫上映的情況下,日本電影在日本本土仍是有相當不錯的成績,票房冠軍《HERO》是同名電視劇在大銀幕上的延續,沒有CG也沒有誇張的特技,僅憑木村拓哉一個人的號召力就獲得了近80億日元的票房。此外還有《戀空》和《東京鐵塔:老媽和我,有時還有老爸》等小製作電影,也都有不錯的表現。這都足以證明風格各異的大小製作都能找到各自的觀眾群,日本電影的復興之路真的向前邁進一大步了。

日本電影主要的類型

純愛或溫馨倫理電影
《ALWAYS幸福的三丁目》
純愛片與親情溫馨片在日本影壇一直居主力的地位,同時這樣類型的電影也是台灣市場的偏好,在台上映均有不錯的票房成績以及廣泛的討論,而題材多半改編自小說、文學作品、電視劇以及漫畫,而且一賣座後隨之的週邊效應都相當的可觀。從早期的《情書》、《初戀》、《在世界中心呼喚愛》再到《一公升的眼淚》、《現在很想見你》、《明日記憶》、《ALWAYS幸福的三丁目》等,都是將愛情、親情、友情、無法被人理解的愛情用電影語言特有魅力展現在人們面前,相當地催人熱淚,這兩種片型儼然成了苦悶現代人很重要的心靈慰藉。

而這兩大類電影的持續接力上演並依序創下不錯的口碑,除了帶動電影本身擴大的週邊發展之外,另外就是也間接捧紅飾演這些主角的新一代明星,如妻夫木聰、小田切讓、長澤雅美、蒼井優、宮崎葵、堀北真希等陸續成為日本國民偶像,同時電影中各角色的細微刻畫、透過肢體動作或表情激發起觀看者隱藏在內心最深的那種悸動之手法,更是日本電影的慣有特色。

驚悚、恐怖電影
《死亡筆記本》
還記得那個長髮披肩、充滿怨氣並且露出佈滿血絲的左眼在地上爬呀爬的貞子嗎?沒錯,靈異、鬼怪、恐怖、驚悚風格的電影在日本也是佔有一定的數量,氣氛的營造、畫面的呈現,每一部份都是美學的呈現,也由於題材的特殊性和票房的亮眼表現,於是在近年來邁進好萊塢,恐怖電影大量的被翻拍,姑且不論質性的好與壞,造成全世界熱潮的效應是不容忽視的。日本恐怖電影的開山之作要追溯至1965年日本導演小林正樹的作品《怪談》,正式將日本恐怖電影的面貌展現在世人的面前,而此部作品也入圍了奧斯卡的最佳外語片之角逐。

日本恐怖電影的重要特質在於"怨念"而生成的"怨靈",你會發現,日本成功的商業恐怖電影、小說或是漫畫等,其故事中的鬼或人物幾乎都是以"怨靈"為主要的恐怖載體,這一點,與好萊塢那種極致視覺噁心的特色完全不一樣。而電影的拍攝手法是很入骨地讓人體驗無處不在的恐怖壓力和強烈刺激,與那種預期被嚇的心理截然不同,這或許也是日本鬼片或恐怖電影相當令人成功的地方。近年來如《七夜怪談》系列、《咒怨》系列、《催眠》、《鬼水怪談》、《富江》再到《感染》、《稀人》和《鄰人13號》以及《死亡筆記本》系列等等,也可以看得出這一類的電影些微調整的鑿痕在裡頭,這樣子的多元發展無疑是一件好事吧!

動畫電影
宮崎駿和高畑勲
動畫電影是日本電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研究日本電影時不可忽視的重要領域。動畫片在日本的創作歷時約90年,業已形成成熟的藝術形態和穩固的大眾市場,也孕育出大量的優秀導演和動畫製作的專業人才,在歷經了70年代的動畫黃金時代的蓬勃發展後,逐漸在國際藝術影壇上佔有一席之地。以經濟效果而言,日本動漫電影從製作到銷售已經形成了一體化經營的產業鏈。

近年來,在世界備受推崇的日本導演動畫大師宮崎駿,其與他的吉卜力工作室在這幾年陸續製作出多部膾炙人口的作品出來,每每刷新日本國內票房和行銷至全球,讓日本動畫風行全球。《神隱少女》先榮獲2002年柏林影展金熊獎後,又勇奪2003年第75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動畫長片,同時這一部動畫片也打破日本最高票房(304億日元)和入座率(2350萬人次)的電影,至今仍是位居首位。在《神隱少女》之前的《風之谷》、《天空之城》、《龍貓》、《魔女宅急便》和2004年的《霍爾的移動城堡》等多部賣座又叫好的動畫電影,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宮崎駿的作品除了在日本當地相當受歡迎之外,其在傳入亞洲、歐陸、北美等地也相當的受歡迎。除此之外,高畑勲的《螢火蟲之墓》和《平成貍合戰》、押井守的代表作《攻殼機動隊》和大友克洋受到國際評價極高的《阿基拉》與《蒸氣男孩》等部,都在日本電影的復興之路中,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

You must know

在國際上現光芒
《羅生門》
日本電影引起世界注目,始自黑澤明的《羅生門》於1951年在威尼斯影展榮獲金獅獎。50、60年代時期日本電影繼續在威尼斯影展贏得約15個獎,在坎城影展贏得約10個獎,而在柏林影展也榮獲約10個獎。可是到了70、80年代時因電影工業逐漸蕭條而導致數量蛻減,要到平成時期的90年代才開始逐漸回到國際電影舞台,只有1975年時田中絹代以《望鄉》在柏林拿到最佳女演員獎。在1997年時,今村昌平的《鰻魚》和河瀨直美的第一部35釐米作品《萌之朱雀》在坎城分別得到了金棕櫚獎與金攝影機獎,北野武的《花火》在威尼斯勇奪金獅獎,市川準的《東京夜曲》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影展榮獲最佳導演獎後,日本影壇為之振奮,沒落已久的日本電影似乎開啟了復興之第一步。
《鰻魚》
此外,還有黑澤明獲得美國影藝學院1990年的榮譽奧斯卡金像獎,宮崎駿的《神隱少女》榮獲2003年的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女演員宮澤理惠、市川實日子、大竹忍三人分別在2001至2003年連續三年獲得莫斯科影展的最佳女演員獎,男演員淺野忠信於2003年的威尼斯影展中也以演出泰國片榮獲最佳男演員獎。總的來說,平成年代時期的近10年先後贏得金棕櫚獎、金獅獎、金熊獎、金像獎等,的確使得日本電影在沉寂多年後終究揚眉吐氣。更重要的是,目前仍有許多日本知名導演和演員們,正穿梭在各大影展與電影獎項的開幕首映會場或星光大道上,足以見得這些年的努力是有其意義的。

日本電影獎項

日本電影學院賞(日本アカデミー賞)

又稱為日本奧斯卡金像獎,為日本電影界相當重要的獎項,由日本學院協會舉辦,每年在二月或三月頒發「最優秀作品賞」(最佳影片獎)、「最優秀アニメーション作品賞」(最佳動畫獎)、「最優秀監督賞」(最佳導演獎)等及其他大獎,藉以表揚傑出的日本電影,自1977年開始頒發,至今2008年已有31屆。

藍絲帶賞(ブルーリボン賞)

由日本東京電影記者協會所主辦,並由首都圈內七大報刊記者所評選的一個獎項,在1950年創立,至今已有50屆。因為選拔標準較為嚴格,是日本國內最有權威性的電影獎項之一,對提名或得獎的人,在社會地位以及電影工作的成就,有其具有的指標意義。

電影旬報賞(キネマ旬報)

在1919年七月創刊的電影雜誌,每一年都會選出多項大獎以表揚電影工作者,與藍絲帶賞一樣同屬權威性的電影獎項之一。

知名導演、演員

黑澤明(1910~1998)

日本近代電影史上的重要人物,也是日本電影走向國際化的重要導演,更是國際上最多人認得的日本導演,代表作品有《羅生門》、《七武士》、《夢》等。黑澤明是一個喜愛電影並且對電影事業相當有熱誠的導演,曾經還因電影票房欠佳而企圖自殺,在獲救後繼續執導、拍攝電影一直到他本人臨終前。而在黑澤明的電影中,演員三船敏郎和志村喬出現的次數最多,合作的默契絕佳不在話下,堪稱鐵三角,如同王家衛與梁朝偉的關係一般。

今村昌平(1926~2006)

被譽為日本殿堂級電影大師,並且分別在1983年以《楢山節考》和1997年《鰻魚》兩度獲得坎城影展的金棕櫚獎,其作品最擅長描述日本社會的下層庶民文化,所以作品廣受大眾喜愛。此外,他對電影的另一貢獻為在1975年創辦了橫濱放送映畫專門學校,後改名為日本映畫學院,致力訓練並培養電影工業人才,現在揚名世界的三池崇史和享譽日本的李相日,均是該校的學生。同時他也是日本電影獨立製片的重要推手之一員。

山田洋次(1931~)

有「庶民劇」國寶級電影大師之稱,最擅長拍攝喜劇片,因此他另有「喜劇山田」之稱。其作品特色一樣帶有濃烈的市井文化風味,題材都取自於底層人民的生活和文化,如《黃昏清兵衛》、《隱劍鬼爪》、《武士之一分》都是描述中下階層的武士生活,其中《黃昏清兵衛》在2003年為最轟動日本的電影,不管在獲獎以及票房上均大獲全勝,除橫掃日本各大小影展、在日本電影學院賞囊括12項大獎,並且入圍2004年的奧斯卡外語片提名,風光至極。

深作欣二(1930~2003)

被譽為日本動作片的鬼才導演,為日本戰後第二代導演,電影個人風格強烈,為作者派之導演。其擅長於動作電影以及黑社會之描述,是日本電影史上拍攝商業電影數量最多的導演,也是日本近代電影史上的重要人物,其作品最為人知為《新里見八犬傳》和《大逃殺》系列。

周防正行(1956~)

算是90年代導演群體中的佼佼者,更是日本電影新舊電影交鋒階段的運動健將,但他也完全沒有否定掉早期那一些努力的舊導演的藝術元素,是個結合新舊兩代風格特色後集大成的名導。作品中的《大家來跳舞》、《五個相撲的少年》都相當的賣座,其中《我們來跳舞》還被好萊塢翻拍成《來跳舞吧》,找來李察吉爾(Richard Gere)來擔綱演出。

北野武(1947~)

是一個活耀於日本演藝圈(廣播、電視、電影)的演員、主持人與導演,有多重角色身分,非常多才多藝。在電影上所導的《花火》於1997年獲得第54屆威尼斯影展金獅獎,《盲劍俠》在2003年獲得第60屆威尼斯影展的銀獅獎,以導演身分在世界上有很高的評價。

高倉健(1931~)

有"螢幕硬漢"形象的高倉健一直都是國際知名的日本男演員,演出多部代表作並且獲得日本大小電影的獎項。除在日本之外,1981年以《車站》和1989年的《知己》拿下亞太影展的的最佳男主角獎;而在1999年以《鐵道員》榮獲加拿大蒙特利影展的最佳男演員獎,演技大獲肯定。

緒形拳(1937~)

為日本十分知名的性格影帝,1979年主演的《鬼畜》,以外表懦弱、內在壓抑的角色,為他首獲日本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1983年隨後參與演出的《楢山節考》不但是坎城影展金棕櫚得獎作品,他飾演一名刻苦農民,戮力精深的賣力演出,與妻子的床戲也真實的充滿張力,二度奪得日本奧斯卡的最佳男主角獎,1986年與松坂慶子合演《火宅之人》中內心糾結的風流作家,演出生動搶鏡,幾場肉慾橫成的情慾戲,幾乎戲味逼人。由於演技受到高度肯定,三度獲得日本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的殊榮。

役所廣司(1956~)

在國際享負盛名、原本是區役所土木部任職出身的役所廣司演出之作品相當的多,而演技也受到國際和日本本土的影壇肯定,其憑藉在1996年的《我們來跳舞》和1997年的《鰻魚》兩部電影精采的演出,連續兩年囊括了電影旬報賞、藍絲帶賞以及日本電影學院賞的最佳男主角獎,相當地出現。在近年來也應邀參與外國電影的演出,如在《藝伎回憶錄》裡演出那個憂鬱極致的會長之合夥人,也頗受好評,為日本電影中生代著名男演員。

真田廣之(1960~)

與役所廣司一樣,現為日本中生代硬底子演員,身兼演技派與偶像派,只不過與役所廣司不同的是其從小就開始演戲,還加入由千葉真一經營的動作訓練中心成為他的弟子,一路邊拍電影邊在大學的電影科就讀,近年來有意往海外發展勤學習英文,算是一個認真的演員。真田廣之至今拍片超出50多部,在早期的許多作品都曾獲得電影旬報賞、藍絲帶賞的最佳男主角獎,而在2003年的《黃昏清兵衛》讓他榮獲電影旬報賞、每日映畫競賽賞(另一個電影獎項)和日本電影學院賞的最佳男主角獎,可謂風光至極。

吉永小百合(1945~)

吉永小百合是日本永遠的影壇玉女,至今演出電影已超出100多部了,其穿上和服那種優雅賢淑之美以及美感與氣質,代表著某一年代的日本女性之美。她在早期的電影演出不以演技著稱,但自1984年的《天國車站》和《阿繁》時演技就大躍進,靠著這兩部作品,囊括了當年大小電影獎項的最佳女主角獎。而在近期的《北之零年》更與渡邊謙飾演一對夫妻,具體描繪出動亂的大時代下的小人物,如何以愛與信念掙扎的過生活。也由於精湛的演出,再度以本片拿下2006年的最佳女主角獎,證明其仍是寶刀未老。

松坂慶子(1952~)

松坂慶子以其高貴典雅的氣質,和對表演事業的執著追求,在80年代相當的活躍,扣除其在50歲時仍拍攝全裸寫真集令人驚艷的話題,她在電影演出也是相當有實力的,在19歲時主演《夜間診療室》之後,就以才貌雙全走紅影壇,成為松竹電影製片廠的當家花旦。1981年以《青春之門》等作品榮獲日本電影學院賞的最佳女主角獎,而她也參與許多國際名導的作品演出,在國際上相當有知名度。

鈴木京香(1968~)

1989年憑著清麗脫俗和嬌艷動人的樣貌,獲得名導森田芳光的賞識,在其作品《愛與平成色男》中演出一角,多年來都一直被定位在花瓶角色,直到1999年再演出森田芳光作品《殺人無罪》中演出一名法醫的助手,精采演技獲得肯定,榮獲該年的電影旬報賞和藍絲帶賞的最佳女主角獎。2004年更以《血與骨》中忍辱偷生的居酒屋老闆娘角色,勇奪日本電影學院賞的最佳女主角獎,長年的演技磨練終有了代價。至今演出超過30多部電影,無論主角、配角或客串角色,都非常地多樣化,可謂是平成年代(90年代)的第一女優。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Wikipedia
平成年代的日本電影(1989~2006) 舒明著
以上應用到的圖片均來自網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打工男孩 的頭像
    打工男孩

    Diamond Head 的打工男孩

    打工男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